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 正文

美丽中国 和谐共生

来源: 金台资讯      时间:2023-08-15 10:32:19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曹睿潼摄

陕西省商洛市小岭镇金米村木耳田里的小气候监测站。本报记者 朱金宜摄


(资料图)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美丽中国”版选取浙江、广东、陕西的生态文明实践,讲述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故事。

浙江安吉——

深耕十八载,山村有巨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这一科学论断。18年来,这一理念从愿景到行动、从自发到自觉,改变了浙江,指引着中国,也影响着世界。

站在如入云端的山顶观景台俯瞰,三面青峰包裹的余村,卧伏在一条带鱼状的山坳里,犹如一叶扁舟行驶在碧波万顷的竹海中。

走进村内,只见清澈的水、清新的蓝、怡人的绿、醉人的美,参天古树掩映着高低错落的典雅别墅,古色古香的曲廊亭榭衔山抱水相互对映,翩翩起舞的白鹭与细香缕缕的荷花情趣横溢。

今年7月,匈牙利约翰·冯·诺伊曼大学欧亚中心主任霍尔瓦特·乐文特,利用参加在余村举行的第二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湖州论坛暨国际研讨会的间隙进行考察,他不放过余村的一草一木、一房一亭,时而举目仰望,时而凝神贯注,时而用手机与远隔万里的同行在视频里交流一番,时而又在笔记本上写个不停,热情的余村人看后不解:老外这是怎么了?翻译说,他在用自己的方法“读”余村。

与霍尔瓦特·乐文特一样,参会的180位中外专家不放过会议间隙的宝贵时光,他们有的在千年银杏树下追寻密码,有的在千年古刹门前探古寻幽,有的在如诗如画的荷塘边拍照不停,有的在灯火演绎的灯光秀里欣赏夜余村银河落九天、诗落云水间的神韵。矿山遗址公园里有对当年山崩地裂的遥想,飞檐翘角的银杏亭里有热烈讨论的场景,琉璃瓦廊顶的清风廊里有尽情畅想的镜头,六角形结构的感恩亭里飞出爽朗的笑声……

湖州师范学院的师生们长年在余村开展现场教学,尤其是在该校就读的近百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对余村就像着了迷一样,该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院校和机构经常在余村开展国际交流,来余村的外国朋友川流不息。全国人大代表、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幽默地说,余村就像是“联合国”,现在有16名外国留学生在村里创业。

山区,往往是贫困与落后的代名词,发展面临着“老大难”的问题,但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屏障、水源保护地等,地位十分重要,作用无可替代。

走进“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安吉,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景美、业兴、民富、县强的图画:诗里竹海,画里风光,来到村中,田园有趣,生活有戏。更令人欣喜的是,农业与文旅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融合,农民与市民、外地游客与原籍居民相处融洽。

树有根,水有源。表象的背后,是安吉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找准“山的价值”,用好“绿的优势”,打好生态牌、乡村牌、文旅牌、新经济牌的努力,最终使山有新青春,水有新颜值,业有新质量,县有新气质。

榜样是最好的教科书,典型是鲜活的价值观。

湖州师范学院将安吉样本放在山区世界和山区中国的背景下考量,组织政治学、经济学等专家教授,深入安吉调查研究,出版《安吉发展报告》,2020年报告是对2005-2020年安吉县践行“两山”理念15年的总结,2021年报告关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2022年报告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正在编撰的2023年报告是有关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安吉实践。

每年来安吉考察的各地党政考察团有2000多批次,《安吉发展报告》是各地考察团必带走的“教科书”。

18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安吉实现了美丽蝶变,展望未来,美丽安吉仍将继续向前。

广东东莞——

筑生态屏障,促绿色发展

初到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酝酿着一场雨的潮湿空气裹挟着林木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被城镇所包围,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之肺。站在公园的山门处向下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城镇中高低错落的建筑。

在上山途中,笔者见到,男女老少三三两两走在一起,享受城市生活中的惬意。在这里,城市、人类与森林亲密无间。

作为一片城市森林,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东莞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也肩负着助力东莞绿色发展的重要使命。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园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植树造林活动,践行生态碳补偿理念。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坐拥东莞市内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森林覆盖率超过92%。深入山林,我们看到了小白鹭、白胸翡翠等诸多鸟类,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栖息于湿地与林木中,自由自在、活泼可人。

近年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牢牢守住生态底线。园区在建设必要的旅游配套设施时,尽可能减少对森林原有生态的破坏。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坚持生态与文化互促共融的发展道路。早在2002年,公园就同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合作兴建了古树博物馆,为游客提供古树鉴赏等科普活动。

陕西商洛——

摸清小气候,增绿又添金

温度19.4℃、负氧离子含量4025个/立方厘米——走进秦岭南麓的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溪鸣山涧,绿树葱茏,电子显示屏上的数据直观显示出这里凉爽宜人、空气清新的夏日生态。

“景区内的温湿度和负氧离子浓度都能做到实时显示。”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4月,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两个大气负氧离子监测站投入运行。

负氧离子监测站,只是秦岭生态监测的其中一环。在牛背梁山脚和月亮垭处的多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为摸清秦岭局部小气候提供了更多支持。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水平和垂直方向显著的气候差异与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多样的生态环境。要想摸清秦岭不同点位的气候环境,精密观测必不可少。

2022年11月,中国气象局宣布在商洛市设立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主站设在位于秦岭腹地的商洛市柞水县,通过一站多址的方式,组成秦岭生态气候系统多圈层观测站网。

在商洛市气象局生态监测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衡量植物生态效益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指标显示,商洛地区NPP由2000年的471.83克·碳/平方米,上升至2021年的606.74克·碳/平方米,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得到提升。

据了解,为加强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能力建设,商洛市气象部门已建立起秦岭生态监测基础数据库,开发出生态监测服务大数据平台,搭建卫星遥感、无人机、雷达和地面生态观测相结合的监测网络。

好气候、好生态孕育特色农产品。初到商洛市小岭镇金米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列列地栽、塔栽的木耳菌棒,向着秦岭山脚下延伸。

“我们村可是柞水县木耳专业村里的排头兵!”说起“小木耳带动大产业”的故事,金米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自豪地说。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金米村通过发展木耳产业走上了致富路。2022年,金米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年种植木耳500万袋。

木耳增产增收,需要“天公作美”。15℃到25℃左右的气温、适宜的湿度,都是木耳生长的必要条件。柞水县气象局在金米村的农田里布设了木耳小气候监测站,在木耳生长期内,连续观测采集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日照等数据,科学指导木耳种植,提高木耳品质。

“气象部门提供的预报信息对我们选择木耳种植、采摘与晾晒的时机很有帮助。”李正森认为,从“看天脸色”到“知天而作”,木耳丰收有了更多保障。柞水县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农服务专家还会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送去定制化的田间管理建议,减少因天气原因造成的损失。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